close

閱讀書香中國·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 融通經典與新時代

發佈時間:2017-12-21 15:40:51|來源:北京晨報|作者: 王琳|責任編輯:


視頻播放位置

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

提供選書、讀書實操方案

作為時下炙手可熱的文化風尚,全民閱讀站在時代的前沿。如何架起經典與新時代閱讀之間的通道,古今融通?如何探索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下的有效閱讀模式,傳承精髓?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七屆書香中國·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“閱讀+”系列對話中,百傢講壇主講人蒙曼、作傢劉一達、作傢祝勇、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副司長李建臣、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曲仲就此展開對話討論。

關鍵詞:閱讀

劉一達:每個傢庭都該有幾本經典著作

“書海茫茫,現在我們一年就要出幾萬種書。面對這麼多書,我們應該有所選擇。”在中國作傢協會會員、北京作傢協會第四屆理事劉一達的《新時代全民閱讀——老百姓讀什麼?》主題演講中,他在分析瞭新時代的閱讀特點包含享受和需要兩個層面後,將落點放在瞭應該讀什麼書上。“在新時代,我覺得還是應該讀經典的著作,經典是什麼?它是經過歷史長時間的檢驗,經過很多名傢的選擇、評價而留下來的文化的精華、書籍的精華。每個傢庭都應該有幾本經典,每個人也都應該閱讀幾本經典。”

劉一達指出,北京的城市格局正在經歷著歷史上少有的變化,在這麼一種歷史性的大變革當中,傳統的京味兒文化顯得彌足珍貴。 “這些年我也正是在做這樣的努力,陸陸續續一共寫瞭70多本書,包括小說、隨筆、散文和紀實文學,都是用京味兒語言來寫的。”去年劉一達發行瞭新書《北京話》,書中尋根溯源闡述瞭北京話的起因和延續到現在的歷史,以及今後北京話的發展。今年劉一達的新作《胡同范兒》則寫瞭北京的胡同,他還計劃出胡同系列,稱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,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魂,“胡同這個事情怎麼寫也寫不完。”

書香中國·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

關鍵詞:出版

曲仲:出版物能體現北京文脈的靜電抽油煙機歷史

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曲仲以“文脈北京,經典的閱讀與出版”為主題,與觀眾分享瞭他對該話題的理解。他在演講中稱,北京出版集團的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北京文脈的歷史。據不完全統計,在北京出版集團70年的發展過程中,出版瞭上千種有關北京文化的圖書,包括《北京古籍集成》《北京歷史地圖集》等歷史專著,也有撰寫北京風物民俗的作品,比如《北京的傳說》《老北京的生活》等。

在各種作品中,曲仲首先向大傢推薦的是《北京古籍集成》,稱其是北京出版集團的看傢書。“《北京古籍集成》是從‘北京古籍叢書’中篩選出80冊精華,匯集瞭一大批具有珍貴文獻價值的古籍圖書,是研究北京歷史地理、典章制度、掌故軼聞、名勝古跡、詩詞雜詠、人物傳略、物產風俗等十分豐富的寶貴文獻。它的第一本是1960年出版的《長安客話》,到今天為止已經出版瞭83版,其中《帝京景物略》等都是研究北京歷史的重要著作。”曲仲還為大傢著重介紹瞭《北京史》,這是第一部系統反映北京歷史的專著,由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專傢集體撰寫,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啟動,一直到1999年才正式出版,“這套書全套是172本,到今天還差一本才能全部面世,而之後緊接著的就是第二輪修治。”

關鍵詞:運河

李建臣:古運河哺育瞭我們民族的成長

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副司長李建臣的演講圍繞《全民閱讀與文化傳承——運河文化一瞥》展開,闡述瞭北京城的建城史,水系發展史,京杭大運河的成因等歷史淵源。他認為,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窺見北京文脈的發展脈絡。

“到瞭元代,北京才真正成為一個全國統一政權的都城。而隨著運河的開通,促進瞭南北各地從物質到文化的交流。北京文化真正的興盛正是在元朝建都之後。所以,北京的文化既有帝都的特征,又有全國優秀文化輸入的要素,比如徽班進京。徽班進京途中,也把該劇種傳播到瞭整個運河領域。”李建臣認為,從運河文化中得到的啟示,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點,“開拓創新,拼搏進取;開放流動,互動交流;寬容包容,兼收並蓄;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;堅忍不拔,永不言敗。”李建臣同時也給出瞭保護挖掘這種歷史文化資源的兩個層面的建議。“一是在物質層面。千年運河,有的地方還可航運,有的地方則已失去航運功能。對歷史文化遺跡要保護好,對還在使用的運河要維護好。二是在精神層面。古運河就像我們民族的母親,曾用她的青春和活力滋養、哺育瞭我們民族的成長。今天,隨著現代文明的步伐越走越快,她在物質層面上的價值毫無疑問越來越小。我們應該更多地從運河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,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增強文化自信,對我們研究和弘揚運河文化具有重要意義。”

關鍵詞:故宮

祝勇:皇傢文化

是北京文靜電機保養化組成部分

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、北京作傢協會理事祝勇的關於故宮藏寶的演講,為大傢解開瞭關於故宮的很多謎題,用詳實的數據揭開瞭“北京故宮有宮無寶,臺北故宮有寶無宮”的實際面紗,講述瞭百年來故宮文物的變遷和“一個故宮兩個博物院”的成因。“目前北京故宮的文物總量是186萬件,這個文物總量占全國文物總量的42%,也就是說,全國的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一傢占瞭將近一半的量。臺北故宮的文物總量,2014年12月底的統計數字是69萬件,不到70萬件,也就是說,臺北故宮的文物總量不到我們北京故宮的一個零頭。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,臺北故宮這69萬件文物有超過60萬件是書籍和檔案,也就是說,它的純文物不超過10萬件,而北京故宮的186萬件文物不包括書籍和檔案,是全部實打實的純文物,就是書畫、瓷器、青銅器、琺瑯器、玉器等純文物。所以從文物總量來講,臺北故宮的文物總量跟北京故宮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,差距非常大。”

祝勇表示,到目前為止,故宮文物展出的數量隻占文物總量的0.6%,“新的故宮博物院叫故宮北院,即將在北京北五環落成,那時將會有更大的展陳面積來充分地展示故宮所藏的186萬件文物。”祝勇稱北京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,城市文化特點多元,以故宮為代表的皇傢文化也是北京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
關鍵詞:詩詞

蒙曼:詩詞之美

能煥發國人內心澎湃

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、百傢講壇主講人蒙曼則以《閱讀詩詞,比較借鑒與新價值》為主題,分析瞭她對古代和現代人們生活中詩詞地位的差異。蒙曼稱,中國人詩心未死。“中國古代人為什麼願意去讀詩?第一個理由,‘不學詩,無以言’。第二個理由,‘小子,何莫學夫詩,詩可以興、可以觀、可以群、可以怨,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,多識與鳥獸草木之名。’”蒙曼指出,“興、觀、群、怨”是古代講詩的一個重要價值,也是人們讀詩的一個重要價值,借詩可以交朋友,借詩可以觀社會,借詩可以抒情志。詩詞在古人生活之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。

時代在變遷,“興、觀、群、怨”這個說法放在今天顯然不合時宜瞭,那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詩?“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。我們想要回歸文化瞭,還有我們粗糙的生活過久瞭,我們想要追逐風雅瞭。除瞭這些還有什麼?還有‘美’,這是永恒的追求。美其實是先於德行存在的人類最永恒的追求,而中國的各類美在詩詞之中可以得到一個匯聚。詩詞之美匯聚瞭顏色之美、音律之美、意境之美、情感之美、價值之美,在中國人的心底仍能煥發起內心的澎湃。”



靜電除油煙機價格
83370DF382D04F09
arrow
arrow

    cac406mi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